蘇向宇,滇紅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總工程師,鳳慶茶葉科技戰線的一員,真正熱愛茶葉,三十六年執著追求,不忘初心,埋頭潛心、創新開拓,為滇紅茶產業的發展做出卓著貢獻,被推選為“杰出中華茶人”。
生于茶葉世家,一生鐘愛茶葉
蘇向宇出生于茶葉世家(父親曾是鳳慶縣知名的茶葉專家,畢生從事于茶葉事業,歷任鳳慶縣茶葉局局長)。中學時期,他常跟隨父親走訪茶山、茶場,并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制茶,對茶葉產業及制茶技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感情。
1983年畢業于云南曲靖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同年8月份分配到鳳慶縣茶葉技術學校任教師,教授化學、茶葉生物化學等課程,并跟隨學生一起到茶葉初制所實習,了解制茶工藝。1987年8月至1990年9月在鳳慶茶葉技術培訓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茶葉技術輔導和制茶人員培訓。
1988年7月蘇向宇聘為茶葉助理農藝師,期間先后到云南農大茶葉技術培訓班和云南大學農村干部培訓班學習。對茶葉栽培技術、茶葉初制技術進行較為系統的學習。
1990年10月至1996年12月,蘇向宇在鳳慶茶廠茶科所工作,主要從事茶樹良種選育,茶園豐產培育,各名優茶研發試制等工作,1991年9月參加國家農業部舉辦的全國名優綠茶講習班培訓。1992年獲聘為茶葉工程師,歷任茶科所副所長、所長。
1995年1月蘇向宇主持申報“茶樹良種鳳慶9號、清水3號選育”課題,獲臨滄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4月主持申報的“大葉茶良種扦插、繁殖、栽培技術研究”課題,獲鳳慶縣科技進步一等獎。
為鳳慶推廣無性系茶樹良種茶園建設作出重大貢獻。清水3號、鳳慶3號、鳳慶9號等無性系良種在鳳慶及周邊地區推廣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使鳳慶縣茶葉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參與研制的綠茶“太華茶”1995年獲得云南名茶稱號,同時研發“銀雙黃”等產品投放市場,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參與試制的“早春綠”獲全國名茶稱號,使云南大葉種綠茶在全國名優茶評比中獲得零的突破。
1996年12月至今在滇紅集團工作,主要從事茶葉精制加工,茶葉品質控制,茶葉標準化工藝,技術研發、工藝創新等方面工作。
業內成績卓著,制茶技藝優秀
蘇向宇于1999年4月獲臨滄地區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2001年11月獲茶葉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并被聘為茶葉高級工程師。
2003年7月參加申報的《萬畝茶園獲國際國內有機認證》,成果獲臨滄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5年8月取得中級評茶員、中級茶藝師任職資格,2005年研發的鳳牌特級沱茶獲云南省首屆普洱茶博覽會茶王金獎。2006年研發的鳳F7811七子餅茶獲廣州茶葉博覽會金獎。2006 年3月成為中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同年被評為鳳慶縣科技先進個人。2007年起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云南普洱茶協會副會長。
2008年參與編制了云南省普洱茶標準。2008年4月研制開發滇紅“經典58”高檔紅條茶產品獲臨滄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經典58”的推出引起了市場的轟動效應,在省內、外市場獲得良好的評價,同時單品價格創造滇紅茶最好的歷史水平,企業單品年銷售額突破1千萬元。該技術在鳳慶茶區推廣后,為企業和茶農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在消費者看來,經典58的風味顛覆了傳統滇紅茶的傳統風格,掀起了滇紅茶的消費熱潮。現在,經典58類產品在滇紅茶區年生產加工量已突破1000噸。2018年“鳳”牌經典58被云南省政府認定為“云南省十大名茶”。
2009年12月,蘇向宇主持申報的《茶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獲臨滄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11年7月,主持申報的《茶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應用》課題,獲臨滄市科學進步三等獎。
振興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蘇向宇于2010年入選云南省工信委清潔生產專家庫行業專家。2008年3月主持申報的鳳慶縣有機茶基地建設及優質滇紅茶系列產品開發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支持,并任項目組組長,編制了項目技術路線,關鍵技術攻關措施、實施方案等,該項目于2010年12月通過國家科技部的驗收,予以高度評價,并給予了后續項目的獎勵支持,實現了鳳慶茶區大面積有機茶園推進工作,產品開發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9年9月,滇紅集團實施“整體搬遷項目”,該項目列入云南省2010年“三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蘇向宇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工藝組組長,在項目建設中,帶領工藝組技術團隊,通過充分論證,在總結滇紅茶精制工藝傳統生產線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消費者對產品的新需求和環保安監等部門的新規范,以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創新提出了滇紅茶清潔化生產工藝改進和生產線工藝流程。同時申報了《滇紅茶清潔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獲得省科技廳的立項支持。在精制工藝中,通過旋振箱替代傳統圓篩解決篩制工藝的茶灰、粉塵、光電色選和靜電揀梗替代人工揀剔,微波烘烤替代傳統熱風干燥。天然氣鍋爐替代傳統燃煤鍋爐,自動稱量包裝機組替代傳統人工稱量包裝等,使滇紅精制工藝實現了清潔化、自動化和部分智能化,實現了茶葉不落地生產,減少了大量的揀剔人工作業,提高了精制效率和經濟效益,該項目在2013年通過了云南省發改委驗收。2014年底《滇紅茶清潔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也通過了省科技廳的驗收。該項目現已申報臨滄市科技進步獎(已在公示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申報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4項。
蘇向宇于2013年主持起草了《鳳慶縣滇紅茶技術規程》系列標準,并主持制定了實物標準樣,在全縣紅茶企業中宣貫執行,為鳳慶縣滇紅茶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持。2016年至今,由他主持起草的19項企業標準,在生產中應用,為規范滇紅茶生產和新產品研發上市作出積極貢獻。
傳承紅茶傳統,堅守滇紅家園
2016年以來,蘇向宇的重點工作轉移到人才培養和技術傳承,滇紅茶、普洱茶的品質品鑒,產品推廣方面,精心開發和編寫了滇紅茶制作技藝、滇紅茶核心價值、普洱茶制作工藝品鑒、收藏等10多個課件。2016年3月,獲得享受2015年度臨滄市政府特殊津貼的榮譽。
蘇向宇不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為茶產業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品質鑒定,營銷推廣等各產業鏈培訓人才,受訓人員包括鳳慶縣制茶企業、經銷商團隊、以及俄羅斯、德國、格魯吉亞、斯里蘭卡、越南等地區和國家。盡量將自己37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年輕一代,為鳳慶乃至云南茶茶業的持續發展培養人才。
蘇向宇參加工作至今,36年都在茶業生產、加工、科研、教學第一線,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為茶產業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長期的基層實踐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逐漸掌握了技術要領,不斷的學習,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帶領的團隊和培養的學生,為茶農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和茶葉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得到業內廣泛認可,作出重大貢獻。
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作為“滇紅茶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之一,蘇向宇在傳播滇紅茶制作技藝的同時,強調滇紅茶的核心價值,在于優越的產地環境、優良的茶樹品種和精湛的工藝技術,一定要保護好獨一無二的產地環境,選撥優質的茶樹品種,關注消費者的健康消費理念,創新開發適應消費需求的產品,才能確保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文:吳銀娟